:::
研究

《研訓院看世界》推動綠色金融 鬆綁外商發行台幣計價債券

作者:林奇澤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報導日期:2019/01/11

觀察全球基礎建設規劃藍圖,OECD與麥肯錫量化推估,在2030年前全球基礎建設投資總需求量,分別為57-67兆美元和71兆美元。歐盟委員會估計,到2020年,歐洲將有1.5兆至2兆歐元的基礎建設投資需求。亞洲開發銀行指出,亞洲新興經濟體在2030年前需投入最高26兆美元用於運輸、電信、潔淨用水及汙水等基礎設建投資。就我國而言,2017年由行政院規劃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包括了綠能建設、數位建設、水環境建設、軌道建設及城鄉建設等5項,8年投入總經費約新臺幣8,824億9,000萬元,預計可增加民間投資產值約1兆7,777億3,000萬。至於目前全國最夯的議題,台灣推動的離岸風力發電規劃,經濟部表示至2025年離岸風電5.5GW的投資需求約為9,625億元,另外再加上供應鏈後,約為1兆元的投融資需求。

上述資料顯示,各個國家為了維持競爭力或因應氣候變遷的永續發展,皆規劃了大量的基礎建設投資,不難看出已經是全球的大勢所趨。2016年OECD「基礎建設的融資趨勢、風險、報酬及OECD的綠色調查」研討會中指出,從多元化的基礎建設融資來源面向來看,基礎建設的生命循環,皆存在不同階段的資金需求與充份的籌資管道。在第一階段開發期及前建造期,需要政府的基金及MDBs(多邊開發銀行)/NDBs(新開發銀行);在第二階段建造期,需要MDBs(多邊開發銀行)/NDBs(新開發銀行)、商業銀行聯貸、債券、私募、股票發行;進入到第三階段營運期,有商業銀行的聯貸、債券、私募、股票發行及股票基金。進入到第四階段更新及維護期,則有債券、私募、股票發行及股票基金。其中從第二階段以後,債券已被視為基礎建設投資不可忽略的籌資工具。

回到我國綠色金融議題,金管會推動綠色金融,分別有幾個面向已顯現成果:(1)鼓勵本國銀行對綠能產業辦理授信:擴大赤道原則適用範圍,並鬆綁銀行授信及籌資規範,以協助綠能產業取得銀行融資,將有利於本國銀行參與外國銀行主辦之聯貸案,獲得相關知識及經驗,目前我國已有3家本國銀行簽署。(2)建置並發展我國綠色債券市場:以利產業籌資用於促進改善環境、轉型綠色,並引導資本市場責任投資。截至2018年底,我國綠色債券市場計有23檔掛牌,發行規模約為新臺幣539億元,目前正持續成長當中。(3)鼓勵保險業等資金投資綠能產業:含透過私募股權基金、創投、創投管顧等,間接投資綠能產業。(4)強化培育綠能產業之金融人才:以金融研訓院之綠色金融人才培訓課程為例,民國106年度已舉辦24個班次,2,282人次參訓;107年1月至9月底共辦理23班次、1,289人次參訓,參加踴躍,成果顯著。(5)綠色指數及其衍生發展之綠色ETF等基金、綠色信評、綠色保險、碳交易市場等項目之推動。

就推動綠色債券而言,我國櫃買中心於2018年11月30日公告對外商發行新臺幣計價債券進行鬆綁,使綠能相關產業得以取得穩定的中長期新臺幣資金來源,該措施放寬了外國發行人來台發行新臺幣計價外國債券之資格條件,並建立了新臺幣計價外國債券之分級管理制度,確實是走在有助於我國綠能產業發展的正確道路上。建議政府仍應持續關注我國基礎建設相關的綠能產業,於生命循環各階段的資金需求與籌資來源,研議出有效的開放措施及規範,以健全初級市場及次級市場,協助綠能產業建立多元的籌資管道,並為金融機構面臨傳統業務的過度競爭中,尋求新契機。

(作者林奇澤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到頂部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