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

《研訓院看世界》純網銀經營模式產生的鯰魚效應才是關鍵

作者:賴威仁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報導日期:2019/05/06

在金管會宣布開放業者申請設立純網銀之後,許多企業又燃起了類似30年前當銀行家的夢想,擠破頭想去爭取純網銀的執照,企圖在這波新的金融經營模式競賽中,創造更大的獲利,甚至有一天能夠吃到更大的市場份額。

然而,殘酷的現實是,當設立許可下來後,每天開門就是燒錢。倘若大股東家底不夠豐厚,其實很難想像,設立純網銀要投入多少人力、設備、行銷費用將業務撐起來,甚至達到獲利的水平。假設有一天,公司經營不善必須繼續增資,大股東想要抽身而拒絕再注資,政府又會面臨到什麼樣的一個狀況,來保障客戶的權益不受損害?又或者應該讓民眾了解,自己選擇金融機構往來,也擔負著選擇好金融機構的責任?

因此,就主管機關的角度而言,經營模式的創新性的確是審查純網銀是否該發給執照的重點。

此外,為了保障銀行經營要求的一致性,監理機關要求銀行承做業務所需擔負各種責任,例如:客戶審查、資本需求等,也不應有所差別。在考慮上述監理原則後,有興趣的業者計算機按一按,會認為和現有的銀行業者進行策略合作(例如:參股合資子公司),才能獲得更有彈性的經營空間,也更能達到想要的目標,設立純網銀並非唯一之路。再從傳統金融機構的角度來看,策略合作也可能是大型金融機構,可以和中小型的金融創業團隊,共同築夢的一項重要途徑。

再談談鯰魚效應,銀行業者應該存在的一個理念,就是如何用新的模式,結合生活去開拓傳統的業務。從生活中舉個例子,近期新車市場競爭激烈,有車商就利用大型賣場行銷汽車,優質客戶甚至可以用信用卡刷卡買車,給客戶極大的方便性。

然而,倘若您是這家大型賣場的發卡銀行,您是否敢接受客戶直接將買車金額分期付款,變成類似汽車貸款的消費分期貸款?銀行又應該結合賣場、車商,請客戶提供什麼樣的資訊,可以讓銀行勇敢地承做這樣的業務?甚至提出對客戶有競爭力的分期貸款利率?對於汽車以外的商品,是否也有可能運用類似的模式,來增加客戶消費的意願,以提高商家把高單價、高利潤商品銷售出去的可能性?更多類似這樣的創新、具便利性的業務推展方法,絕對才是具有鯰魚效應的業務發動機,純網銀本身並非推展創新業務的必須品,銀行家即便有錢也必須知道如何聰明借錢,才能了解客戶需求。

進一步擴大來看,這些創新業務發展模式,在一些新興國家更是欣欣向榮,花招百出。以菲律賓為例,它是一個民眾儲蓄率接近零的國家,民眾的收入常常無法滿足支出,當發生臨時性資金需求時,常常必須求助於金融機構,例如:當鋪、銀行等。因此,有些腦筋動得快的銀行,創造出所謂的「發薪日貸款」,將你的貸款金額,分攤到未來的發薪日直接扣除攤還,可以減少借款人將收入用完,累積債務等問題。站在維護民眾財務安全的考量,筆者並不鼓勵過度借款消費,但上述做法只是啟發大家一個金融連結生活與消費便利的方式,來促進金融業務多元面向的拓展,相似的模式不僅可以用於放款,當然也可以反向用於存款、信託等商品。

最後,純網銀花落誰家應該只是一個開始,而且是一個是否能讓客戶對銀行業耳目一新的開始。倘若純網銀的作法都是傳統銀行可以執行的業務方式,那純網銀可能將只是一個銀行新業務的展示台,而無法達到顛覆傳統模式的目的,那或許只需小額合資子公司來執行這些業務試驗即可,傳統金融機構有興趣也都可以嘗試;因此,沒拿到執照的團隊也不必氣餒,若有好的點子、技術,金融仍然處處是機會。

(作者賴威仁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
到頂部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