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訓院看世界-從行銷、防疫到無限想像空間的... 藍牙短距傳輸應用

2020/4/28 上午 12:00:00 賴威仁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賴威仁 / 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

新冠肺炎疫情高漲,各國政府及資訊科技業者積極想方設法辨識出可能的受到感染的人員,因此,谷歌(Google)及蘋果(Apple)兩家手機科技業龍頭,共同提出了以藍牙低功耗 (BLE,Bluetooth Low Energy)通訊連接模式作為技術基礎,為可能接觸感染患者的手機使用者發出警示訊息,期望能降低人員後續的接觸情境,達到防疫的效果。

從數位手機發明以來,定位技術就是手機系統商不斷想要精進的項目,區域廣播(cell broadcast)訊息就是一個例子。在台灣,由於地狹人稠,過去我們使用手機時,很少收到區域廣播訊息,因為手機的基地台所廣播的資訊範圍可能廣達數公里至數十公里,就算民眾手機收到特定基地台的廣播訊息,也很難精確判斷民眾的手機位置,訊息受眾不易精確,必須搭配手機的收發通話資料才能縮小範圍,因此,手機製造商陸續採用GPS裝置、Wifi以及到藍牙裝置,一步步的縮小手機定位的精確範圍。

基於上述的演化理念,蘋果公司早在2013年底就提出了BLE室內定位技術(iBeacon),並開始在其特約商店展開應用。其作用方式主要是當客戶同意使用iBeacon服務、且藍牙通訊模式開啟時,當客戶在室內接近蘋果公司的特約商店時,就會收到該商店所發出的歡迎或是促銷資訊,另一方面,客戶手機或藍牙裝置就會回傳代表這位客戶帳號的一串特殊數碼,商店接收後透過蘋果公司的後端系統可以判斷這位客戶接近店鋪的時間、停留多久、甚至是與這間商店的距離,從這些藍牙裝置間所交換的資訊再配合客戶手機的使用情況,來判定這位客戶對於這家商店的喜好程度或是喜好商品類別。之後,谷歌公司也在2015年中推出了自己的藍牙室內通訊定位技術-Eddystone,雖然該技術是以跨Android及iOS方式設計,但對iOS使用者而言仍需安裝支援Eddystone技術的應用程式才能達到效果,兩者之間的共通性仍有待改善。

從目前谷歌及蘋果公司提出的模式來看,兩個beacon之間的編碼方式短時間仍然較難統一,可能會先以應用程式介面(API)配合安裝手機應用程式的方式,轉換來自不同手機平台的藍牙資訊,之後兩家公司可能才會協商採取同樣beacon編碼方式,達到從手機內建藍牙系統就可以傳遞資訊,不需要另行安裝手機應用程式再透過API來處理藍牙交換的訊息。過去大家可能很難想像,以前應用在室內商場行銷的beacon,有朝一日竟然也可以成為防疫足跡的追蹤利器。但平心而論,beacon技術最早研發的誘因,就是在補足手機在建築物裡面定位資訊的不足,所發展出來的藍牙連接技術,再加上藍牙4.0以後的使用功耗較前幾代藍牙技術大幅降低,這也促使了各種使用beacon技術的生活應用方式逐漸浮上檯面。

儘管beacon技術有很多的方便性,但對使用者而言,最擔心的還是其隱私權的保障問題,例如徵信社或國家情治單位可能用以監控民眾,造成侵犯民眾隱私或是訊息外流所產生的人身安全疑慮。之前甚至傳出歐盟研議要求手機製造商在銷往歐盟的手機,必須將電池做成可拆卸式的設計,重點就在於避免手機遭到外力不當監控,進而保障個人隱私。所幸,以目前的技術而言,藍牙裝置間所傳輸的資訊,必須要特定獲得授權的裝置才能解讀,如此可以保障個人隱私資訊不易被未授權者獲悉,然而,對於以公權力或是被授權使用這些藍牙資訊的單位,就必須更加注重民眾個人隱私的保護,加強資訊安全,才能讓民眾對於新科技的應用不至於存在排斥感,進而發展更多有助於商業、金融運用的場域。

 

相關文章

到頂部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