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G金融人才培育的發展與建議

2021/11/1 下午 12:00:00 王嘉緯

工商時報 / 2021.11.1

【王嘉緯/台灣金融研訓院首席研究員】

儘管ESG永續已是普世價值,台灣金融業的ESG推動近年也大有進展,今年度的《台灣永續金融大調查》卻發現,只有33%的受訪機構認為自己有足夠應用ESG的能力。

箇中關鍵應在於ESG金融人才的欠缺,同份調查就指出,「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的38項措施中,「人才培育」最受金融業關注;無獨有偶地,根據國發會公布的「未來三年銀行業人才調查及推估」,也強調永續金融人才的重要性。換言之,不論是民間調查或官方報告,都反映了國內金融機構對ESG金融人才培育急迫需求。

其實綠色金融人才培育並非新詞,早在2017年行動方案1.0確立後,相關訓練計畫也積極開展。惟1.0的培訓係與能源轉型相呼應,著重於培養再生能源專案融資人才,是以多數課程圍繞著離岸風電而設計。然而,當行動方案升級到2.0,綠色金融人才培訓的視野與框架也隨之改變,已不侷限在綠電籌資領域。從風險管理、資訊揭露到引導企業及投資人重視ESG議題,都屬於2.0版本的培訓範疇,當然,這也為人才培育帶來新的挑戰。

尤其是如何把抽象卻又理所當然的ESG概念,轉化為讓具體有感的學習科目?雖然包含聯合國在內的眾多國際組織,已揭櫫永續目標的內涵,但這些崇高理念怎麼跟複雜的金融體系結合?所有人都認同環保愛地球、要關懷社會弱勢,但這跟每天所經手的金融業務,要怎樣產生連結?從業人員又得兼具哪些專業能力,才能讓日常工作同時促成永續目標?

要化抽象為具體,不妨借鏡同屬新興議題的金融科技,其發展之初對於何謂金融科技人才,各方也是莫衷一是,但幾經摸索已見輪廓。綜觀近來以厚植金融「科技力」為宗旨的培訓計畫,課程結構可歸納出兩重點:以共同科目建構基礎能力,如金融科技概論、程式設計概論;以及針對每一個與金融科技有關的職系,檢視所需職能並規劃課程,藉以提升專業能力,比如數位商品設計人員,需通過人工智慧、商品設計方法等專業培訓。

同樣地,強化金融從業人員的「永續力」,可從以下兩個面向來思考培訓框架。首先、所有金融從業人員都必須知道的基本ESG概念有哪些?對此,建議從三個面向切入:一、在地規範,包含永續分類標準、金融商品揭露要求等,確保ESG商品內容符合基本法規;二、商業模式,像是綠色循環產業簡介,協助瞭解ESG概念何以落實於實體經濟;三、國際前瞻,例如全球淨零碳排現況與展望,藉此接軌海外最新趨勢。

其次、金融機構內部哪些職系會跟ESG連結?相對應的專業知識為何?以銀行業為例,至少有商品開發、風險管理、客戶關係 (RM)、投資人關係(IR)與法令遵循等職系,可能與ESG有所關連。而該些職系對應的專業職能,除了研發與風險評估能力得持續精進,以因應ESG金融商品創新之外,譬如RM人員為提供客戶適當的ESG商品,不僅得掌握永續經濟全貌,還要學習判斷客戶的ESG績效。又如IR人員,建議增進ESG問題之回應能力,至於法遵人員則需要瞭解,如何調查客戶背景是否涉及環境、社會敏感議題。

此外,企業永續治理、永續藍圖擘劃等主題,則可考慮列為領導管理培訓之必修。畢竟管理階層的態度,特別是董事們的價值觀,對企業文化的形塑至關重要。若能在董事會層級樹立清晰的ESG發展願景,據此擬定經營策略、業務目標,將更有助於ESG深植於金融從業人員的DNA中,進而讓金融機構更能展現對永續金融的影響力。

相關文章

到頂部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