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鴻達(台灣金融研訓院資深研究員)
應徵須先巨額存款 中國銀行出了什麼問題
日前中國內蒙古某銀行在招聘新人的公告明確表示,若想入圍最後五人候選名單,則必須在十日內存入該行人民幣一千萬元(約新台幣四千四百○二萬)以上。消息一出引發熱烈討論,也凸顯當今中國許多銀行的經營困境。許多經營不善的銀行,由於民眾擔心有倒閉風險,前往存款的願低落,因此就有許多亂象產生。此例就是抓住目前中國民眾求職不易,急著找工作的心理,來紓解該銀行吸收存款的壓力。
更普遍的做法是,許多銀行透過「融資顧問」對外招攬吸收存款。特別是每月下旬,特別是每季最後一個月,更是大力招攬存款,以拉高銀行的存款規模。除了正常的利息外,對於存入一百萬元以上者,只要存款一天以上就加給一‧五%的獎勵,也就是一萬五千元。這雖然提高了銀行的存款規模,以滿足政府的監理要求,但這種借高利貸的方式,也讓這些銀行的資金成本大增,造成入不敷出的危險,經營陷入另一個惡性循環。這種飲鴆止渴的方式,普遍存在於二、三線城市的銀行。
正當主要國家都為了抑制通膨而升息時,中國卻為了救經濟,希望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而降息。
結果企業因為中美貿易戰、供應鏈外移與疫情封城等因素看不到前景,不願意或不知道如何增加投資,因此降息也不會刺激其對資金的需求。
中國降息的另一個主因是,欲救搖搖欲墜的房市,避免房市危機引發系統性風險。因為降息可以減輕房產業者的資金成本,舒緩房市急凍的買氣。特別是房產價格已經大幅下跌,若不減輕繳房貸的負擔,屆時許多人可能就不繳房貸了,把房子丟給銀行。
先不管降息有無達成期預定目標,但明顯的後遺症是造成銀行吸收存款更為困難。因為高通膨,再降息,使得存款面臨雙重侵蝕。面對此困境,許多中國銀行改推理財商品來吸收這些存款。但中國股市屢創新低,好資產難找,屆時發生虧損,恐怕又將衍生許多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