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G與家族企業的永續傳承

2022/6/6 下午 12:00:00 王嘉緯

工商時報

文/王嘉緯(台灣金融研訓院首席研究員)

永續傳承向來為家族企業所關注,絕大多數的家族企業,都把公司成長列為首要任務,藉此累積家族財富之同時,妥善規劃後代承接制度,達成家業傳承之目的。然而,隨著ESG風潮吹向家族企業,永續傳承意涵似乎正悄然轉變,有形財產不再是唯一考量,無形資產或價值理念的角色愈形吃重。特別是以往透過捐助來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之模式,在ESG時代恐無法滿足社會期待,經營決策融入ESG元素,不僅能替家族創造更深遠的社會影響力,也是企業能否長遠穩健經營之關鍵。

根據PWC今年3月發布的《2022全球家族企業接班人調查報告》,55%的受訪對象認同,所屬企業應將永續理念深植於業務,甚至高達71%贊成,家族企業得肩負起對抗氣候變遷的責任。而我國家族企業亦不落人後,PWC去年就有調查指出,76%的國內受訪企業,認為經營策略必須重視環境永續,此比率還遠高於全球平均的42%,顯示台灣家族企業對ESG議題的高度關注。

然而,全球卻只有不到半數的家族企業,已制定永續發展具體策略,而確實投入永續、社會影響力相關工作,或已致力於降低環境衝擊者,占比尚不及三成。我國家族企業雖說相對積極,但已將永續理念落實在企業策略者,其實也不過46%。換言之,即便多數家族企業已感受到永續壓力,並期待能擴大參與,但實際腳步或許仍稍嫌落後。

當然,ESG涵蓋範圍廣泛,為避免永續淪於紙上談兵,家族企業應當以何者為先?策略該以哪些構面為重?對此,不妨分別從ESG各支柱逐一檢視。

首先是治理,此為家族企業最該關注的課題,蓋一旦牽涉治理爭議,極可能釀成嚴重後果,類似案例已屢見不鮮。事實上,治理本就是家族企業永續傳承的核心,且包含公司治理與家族治理兩者;前者可引導家族企業穩健運作,後者除了納入家族願景、價值觀及接班計畫之外,並能協助在家族與企業間豎立適當的防火牆。此外,若能透過條文規章將家族治理制度化,而不是依賴家族成員間的默契,爆發紛爭時也較有處理依據。惟根據EY於2月所公布的《邁向永續經營─家族治理對家族企業傳承之影響》調查,國內有22%的家族企業,或因耗時、或顧慮成本之故,迄今仍未導入正式治理機制。

其次為社會關懷,家族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之意願,其實向來不落人後,並多以公益捐贈、慈善事業或社區活動等方式回饋社會。但值此ESG蔚為風潮之際,拘泥傳統模式恐嫌過時,各界無不睜大眼睛,觀察家族企業如何從經營策略,妥善回應社會關注議題。比如家族企業若無法擺脫利益獨享之思維,忽略勞工權益保障,勢必牽動員工流動率,進而影響組織穩定。是以舉凡性平、職安、衛健等,無一不是須認真看待之課題,乃至於強化員工訓練、提升專業技能,也都有助於家族企業與時俱進。

至於早已被認定為普世價值的環境保護,尤其是溫室氣體管理,有望在家族企業未來營運過程中躍居舉足輕重地位。譬如資金籌募,如今各大金融機構無不力推永續金融,高碳排客戶勢必面對日益嚴格的減碳要求,若無改善資金渠道恐遭限縮;反之,減碳績效較佳者,自然較受投融資機構青睞,引入更多的財務支持,甚或透過如永續連結貸款給予較好的資金條件。

雖說加入減碳行列,不免增添成本負擔,但相較於一般企業常面臨短期績效競逐壓力,強調永續經營的家族企業,理應能以更長遠眼光思考經營策略。也因此較有空間把碳議題列入長期發展藍圖,並從盤查、驗證、目標及路徑設定等面向,逐步貫徹碳管理工作,對於自家業務轉型、社會形象提升皆可望帶來正面效益。

相關文章

到頂部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