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鴻達(台灣金融研訓院資深研究員)
今年以來中國房地產一再崩跌,先是出現大批爛尾樓,後出現消費者組自救會集體不繳房貸,現在又出現房仲業大量失業。一般人以為中國房地產是這波景氣下行最慘的行業,事實上還有人比它還慘。那就是財報上賺大錢,股價卻一再破底的銀行業。
去年整體中國股票上市公司,總共賺了五兆人民幣,其中最賺錢的前五家公司都是銀行股,包括工商銀行爆賺三四八三億元,建設銀行爆賺三○二五億元,另外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也很可觀。這四十二家上市銀行股累計淨利潤高達一九一八八億元,占全體上市公司獲利的三十八%。
令人不解的是,銀行股獲利豐厚,配息也不錯,然而股價卻長期低迷。截至二○二二年八月八日,中國上市公司共有三五四檔股價跌破淨值,除風雨飄搖中的房地產五十二檔外,跌破淨值最多的竟是銀行與交通運輸,分別有三十七檔與三十四檔。但若以占比來看,銀行股有八十八%跌破淨值,遠高於房地產業的四十四%,以及交通運輸業的二十八%,成為最悲情的行業。其中民生銀行與華夏銀行,其淨值比分別只有○‧三一與○‧三二。
為什麼中國銀行業的股價比房地產業還慘?為何如此豐厚的獲利與配息,投資者還不買單?銀行不是都有政府在背後支持,為何股價一再破底?為何各種基金或保險公司一再大幅減少持有銀行股,難道這些金融同業知道更多法定公告之外的訊息嗎?擔心賺了股息後將賠上價差嗎?總歸一句話,投資人長期不相信中國銀行公布的財報,也不相信其公布的壞帳數據。
過去中國地方政府財政長期仰賴賣土地收入,現在房地產崩盤後,土地賣不出去,錢從哪裡來?今年初英國金融時報有一篇文章說,中國地方政府透過銀行承兌匯票「印鈔票」又開始興盛起來。以各種創意手法,逃避金融監督,帳面是好看多了,但也累積了更多風險。這也難怪市場都認為,中國銀行的獲利只帳面上的紙上富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