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

中國「永續債」的金融風險

作者:陳鴻達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報導日期:2019/03/07

日前金管會公布我國銀行在中國的曝險規模,整體來說雖然有下降,但還是對中信銀等提出示警,因為中國政府近來種種的金融措施,本國銀行實在必須提高警覺。

從二○一八年一月至今,中國人民銀行已有五次降準等措施,約等於投放三點五兆元貨幣,然而銀行銀根吃緊問題仍然嚴重。為解決此問題,中國銀行在今年一月廿五日首度獲准發行四百億人民幣的永續債,接著三月四日又傳出華夏銀行亦將發行同額度的永續債,預料這股永續債風潮將持續下去。

永續債,又稱萬年債券,是沒有明確到期日的債券,因此必須提供遠高於一般債券的利率,目前行情大概要多三百個基點,才能吸引投資者的青睞。為什麼中國銀行業要用這麼高成本發債呢?因為中國股市不佳,許多銀行股的股價都跌破面額,在這個情形下銀行很難利用股市募集資金,只好利用發行永續債來滿足巴賽爾III資本充足協定。

事實上利用永續債來補充資本也不是不行,但中國人民銀行一月廿四日還加碼宣布創設央行票據互換工具(Central Bank Bills Swap,CBS),容許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以合資格商業銀行的永續債,向人民銀行換入央行票據。這等於是讓商業銀行可以拿有破產風險的債券,去換有政府擔保的債券。這種不尋常的作法,甚至被部分市場人士分析形容為「中國版QE」。

此外,根據彭博消息,中國非銀行的永續債於二○一三年起步,目前累計金額將近二兆人民幣。一般正常使用永續債的公司,都會儘早贖回,以節省利息支出。但大部分中國大陸企業在面臨贖回選擇權時,都選擇不贖回。因此也令人擔心,這些永續債到底是及時雨?還是飲鴆止渴?

(作者陳鴻達為台灣金融研訓院副研究員)
到頂部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