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續「金融」人才的培訓與認證

2024/6/6 下午 12:00:00 王嘉緯

工商時報

文 / 王嘉緯 台灣金融研訓院首席研究員

淨零浪潮鋪天蓋地般席捲各行業,同時助長了永續人才的需求,也因此坊間大量出現碳管理課程,而且多數所費不貲。然而,面對琳琅滿目的訓練產品,金融機構不免疑惑,真能培養出兼具金融與永續專業的人才?其實問題核心在於課程是否考量金融特質、結合金融實務,以及開辦單位是否為主管機關認可。例如金管會推動的永續金融證照,旨在建置系統性的專業人才培訓與認證制度,讓有意投入永續金融領域者,能夠在正確的觀念基礎上持續增進專業技能。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BCSD)去年底最新發布的「臺灣永續金融大調查」就指出,半數以上的受訪金融業者,期待能有充裕課程資源給從業人員,增進永續金融的知識與技術;甚或進入校園灌輸青年學子永續理念,藉以厚植永續人才庫。

人才培力,是發展綠色金融的要素之一

的確,要擴大金融影響、落實永續目標,人才乃不可或缺之環節,是以「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五大面向就包含「培力」;國內金融業者近年更掀起永續培訓熱潮,不論是以派訓或自辦方式,希望每個自家員工對ESG都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綜觀目前市面上的永續訓練課程,主題大多環繞著溫室氣體管理,內容不外乎企業如何進行碳盤查、計算產品碳足跡、查核排放數據真實性,從而設定碳排目標、擘劃轉型策略、落實減碳行動等。此外,以永續規劃、ESG策略為名的培訓方案也不在少數,其目的為協助企業研擬ESG策略,確保公司推動永續能符合國際趨勢與法令規範,以及永續報告書的編撰、利害關係人的溝通、ESG評比機構的回應等。

但比較可惜的是,多數課程相對欠缺金融元素,譬如金融業的氣候風險評估,抑或是永續金融商品之設計研發。並不是說溫室氣體管理、ESG策略規劃不重要,但由於金融業有集結眾人資金加以管理、運用之特殊性質,手握龐大金流,風險管理本就是首要工作。同時更扮演分配社會資源、引導產業淨零轉型之關鍵角色,是以在培訓課程的選擇上,建議可留意下列三項重點。

訓考合一,確保學習成果與人才素質

首先是培訓架構應當循序漸進,先對永續金融有正確的認知,諸如國內外永續政策、永續金融商品類型、資訊揭露規範、風險管理機制等。具備前述基本概念後,再配合工作內容,強化所必需的永續專業能力。實際上,這正是現階段「永續金融證照」所採取的分階段作法,亦即所有金融從業人員,乃至於在校學生或任何對永續金融有興趣者,皆可參加「基礎能力模組課程」或「永續發展基礎能力測驗」,通過門檻者再進一步參與「進階能力模組課程」。

其次是永續專業能力的精進,可按照職務型態之不同,選擇相對應的訓練模組以取得進階職能證照。如負責風險管理者,就必須修習ESG風險衡量、溫室氣體管理課程;但從事業務開發者,則應該研修永續投融資與保險、永續資訊揭露課程,藉此瞭解商品設計原則與建構方法,並能熟悉永續報告書內涵,以掌握投融資對象的轉型進度與潛在風險。至於離岸風電專案融資、氣候風險情境分析與量化測試等特定主題,可再視個別需求,挑選包含個案研討與實作演練的工作坊更深入研習。

當然,完整的培育計畫,絕非只有上課而已,尚須搭配認證制度,以確保學習成果與人才素質。因此,現行永續金融證照的訓練課程,係採「訓考合一」模式,即完訓後得再通過評量測驗。甚至培訓與頒證機構,亦須具高度公信力,比如政府捐助成立或認定的法人單位。以溫室氣體查驗人員為例,訓練班就是由國家環境研究院籌劃,合格證書更是由環境部核發。至於永續金融證照雖非法定證照,但也是由研訓院、證基會、保發中心,三家長期提供金融人才認證服務,且已被主管機關認定的訓練機構共同舉辦。

相關文章

到頂部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