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新冠)肺炎對經濟金融情勢之影響評估分析(二)

2020/4/15 下午 03:50:00 黃崇哲、陳鴻達

這次武漢肺炎病毒對全球的衝擊,不管是確診病例、死亡人數或是對全球經濟與 金融的衝擊,都已經遠遠超過之前的 SARS。屋漏偏逢連夜雨,自 2008 年金融海嘯後, 全球主要經濟體長期寬鬆貨幣,造成股價偏高,美國股市總市值超過 GDP 的一點五倍,多次創下歷史新高,早讓市場憂心「黑天鵝」出現,而此次疫情的爆發,正是為這波的多頭景氣畫下了句點,翻轉了自 2010 年來長達十年的經濟擴張。

景氣循環原本像是四季更迭一樣自然,熊市並不是世界末日,只是需要時間重新蓄積 下次成長的動能,大家應該以平常心看待。但此次較令人不安的是,隨著疫情的擴散與 加溫,全球陷入衰退的機率與時間也同時增加與延長。一旦陷入長期盤整,對於過去大家習以為常的群體生活方式、經濟生產模式,甚至國際經濟秩序,都將產生根本性的衝擊與改變。

因此,為了下次的發展動能,在這段調整時間內,我們必須適應如何與它共存,配合調整經濟生產模式與金融服務型態,以減少衝擊,並在景氣振興之時,可以搶得發展先機。畢竟物競天擇,調整成功的將是新的贏家。

同樣的,在面對經濟衝擊的對策上,一再仰賴貨幣寬鬆來刺激景氣終究不能長久,而需要更全面性的經濟政策準備。因此在後武漢時期,我們希望預先設想可能的新經濟秩序,並提出政策建議,以強化台灣優勢在新經濟秩序中的成長能量。就如同此次廣受國際讚揚的防疫超前部署,除了有效藉由各類紓困措施支撐受衝擊產業及個人,減緩災難衝擊,維持社會穩定外,更應該開始佈局災後振興政策,以創造下一波台灣的成長。

相關文章

到頂部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