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疫情打亂英脫歐行程

2020/5/11 下午 12:00:00 王嘉緯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王嘉緯 / 台灣金融研訓院首席研究員】

正當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歐洲之際,過去三年幾乎主宰英國輿論的脫歐議題,彷彿不存在地球表面。然而,從今年1月31日脫歐協議正式生效,到年底12月31日為止的過渡期間,英國與歐盟如果不能達成分手共識,已飽受新冠病毒摧殘的歐洲經濟,「硬脫歐」戲碼重演勢必讓嚴寒景氣雪上加霜。

設置脫歐過渡期之目的,在於減少干擾以利於雙邊企業與公民的調適,期間內英國屬於「暫留歐盟制度」狀態,仍繼續繳納會費、遵循歐盟法規,但歐盟機構裡不再有英國代表,英國亦不再擁有歐盟事務決策權。暫留機制將在2021年1月1日自動失效,因此英國與歐盟必須即刻開始相關夥伴關係談判。

其中最重要者應屬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若未能順利簽署,英國可能就會以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條件與歐盟單一市場貿易,屆時恐衍生貿易爭端,企業也將被迫付出高額的調整成本,可預期新冠疫情對於經濟衝擊更會因此擴大。

由於經貿談判層面廣泛,且涉及雙邊內部修法程序,因此過渡期可延長一次、最多延長1或2年,惟須經雙方在2020年7月1日前商定是否同意延期。對此緊迫時程各方早已警告,期限內達成協議極具挑戰性,詎料全球爆發新冠肺炎,更嚴重拖延談判進展。

依據原訂時程理應在3月底前完成兩輪談判,但3月初首輪面對面談判就出現重大意見分歧,3月18日次輪談判又因疫情展延,直到4月底才重回談判桌,從最新進度看來想按原訂時程完成談判幾乎已是不可能。

英國目前傾向不延長過渡期,除首相強生其個人政治盤算之外,如今歐盟各國經濟因疫情肆虐已千瘡百孔,為籌措紓困及刺激景氣所需龐大資金,身為金融中心的倫敦恰能扮演關鍵角色。事實上,依據最新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27),倫敦依舊穩坐歐洲金融中心寶座。歷經數年脫歐爭議、金融產業外移傳聞不斷,且面臨如日內瓦、法蘭克福等城市的急起直追,倫敦在市場水平、基礎設施、專業人才、經商環境與國際聲譽等各方面,仍皆領先歐洲其他城市。也正因為倫敦在金融市場無可取代的地位,增加英國政府在談判桌上的籌碼,讓強生得以盡可能地拖延過渡期決策。

只不過此次疫情也突顯脫歐背後的隱憂,因脫歐緣故英國衛生大臣不得參與歐盟防疫相關會議,如社交距離指引等重要訊息的接收因此相對遲緩,甚至無法加入歐盟籌組的醫療器具大宗採購行列。民眾開始質疑如果續留歐盟是否較具抗疫能力?加上憂慮疫情與脫歐雙重風險打擊,英國國內逐漸浮現支持延長過渡期的聲音,例如YouGov調查顯示55%民眾贊成展延,反對延期者僅有25%。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我國對歐洲市場曝險,2019下半年全球金融市場因美中貿易摩擦趨緩呈現反彈,促使我國金融業積極對外投資,特別是英、法兩國皆有大幅成長。截至今年首季單就英國曝險累計金額即逾新台幣1兆元、占海外總曝險約5.7%,法國也有約4.7%。但如今新冠病毒已讓英國與歐盟同時蒙受巨大損失,若英國堅持強硬立場釀成無協議脫歐,勢必拖累景氣復甦、重創金融市場穩定。建議我國金融業密切關注英歐雙邊談判進展,用超前部署思維及早擬定因應策略,以強化金融業的脫歐風險抵抗力。

相關文章

到頂部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