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轉型金融 加速淨零腳步

2023/8/14 下午 12:00:00 王嘉緯

工商時報

文 / 王嘉緯  台灣金融研訓院首席研究員

英國金融行為監理總署(FCA)日前函請各銀行機構,留意永續連結貸款(SLL)之目標設定過於寬鬆,恐有漂綠之嫌。FCA的此番言論與其說是警示,毋寧將其視為永續金融升級轉捩點,金融機構可藉此契機思考,該怎麼更專注於減碳課題,引導產業更積極轉型。尤其連結型商品,雖說可提供企業減碳誘因,但囿於市場僅有原則指引,不免衍生亂象。嘗試解決此問題,或可參考近來興起之轉型金融理念,其標榜以科學方法定義減碳績效,從而協助高碳排產業以低碳轉型為目的籌資,對加速減碳步伐應有具體效益。

事實上,FCA關切的SLL,堪稱永續金融商品界的新星。按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之統計,在全球永續相關債權類產品中占比達26%,僅次於綠債的38%。這跟綠色金融推動初期相比,呈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樣貌,在早期係以綠色債券及貸款為大宗,惟資金用途被侷限在環境面向。

永續連結貸款遭質疑有「漂綠」之嫌

連結型商品則較無此限制,永續績效佳的客戶,享有利率優惠之同時,又能兼顧資金使用彈性,是以備受各方青睞,近年來規模成長迅速。且隨著淨零當道,金融機構益發關注低碳議題,諸多SLL也紛紛將減碳績效列入衡量指標。但SLL最重要的參考根據「永續連結貸款原則」(SLLP),對於永續績效指標只有原則性建議,並未再就個別指標設定提出詳細說明,也難怪FCA對此有所質疑。

幸好,全球金融市場近期熱議之「轉型金融」(Transition Finance),或許有望能適時填補此缺憾,其箇中關鍵,即在於如何發展具備科學依據的指引及適當的金融工具,引領碳排放密度高的產業朝淨零目標轉型。綜觀全球市場,已陸續有「轉型」標籤之產品問世,諸如鄰近的日本、香港皆有發行實例;又如新加坡MAS今年4月所公布的「淨零金融行動計畫」(Finance for Net Zero Action Plan),更宣告綠色金融政策重心將擴展至轉型金融。

然而,何謂轉型金融?實際上國際間定義尚未一致,這也是包含台灣在內的各國金融主管機關,未來研議永續金融精進方向時,值得再深入探究之處。且至少如OECD、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等組織,自2022下半年起已分別發布轉型金融相關的指南文件或參考手冊,乃至於日本經產省也曾在2021年公布「氣候轉型融資基本方針」,應可從中一窺轉型金融的特質與基本框架。

轉型金融重視企業減碳計畫與過程

從字面上解讀,轉型意味著行為隨時間推移而轉變,重點在動態的過程,而非靜態的現況與結果。亦即轉型金融強調的是往低碳演進之過程,即便是目前不合乎綠色標準的碳排大戶,也能透過擬具完善的減碳轉型計畫,從金融市場獲得資金挹注。反觀傳統綠色金融商品,雖歷經多年發展,有關規範較為完備,卻也可能因此限縮若干高碳排企業的籌資管道,對照之下轉型金融較具操作空間,應當有助於加快減碳進度。

只不過轉型金融理想可否落實、是否又陷入漂綠爭議,仍取決於企業何以制定具公信力的減碳轉型計畫並確切執行,以確保營運活動可由高碳排逐步轉向與全球溫控1.5°C的目標相符。為此,除遵循現行國際準則、研擬企業轉型戰略之外,更必須以氣候科學為基礎,設定減碳績效指標及轉型路徑,此部分建議需通過「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 之審核認可,甚至交易而來的碳抵換額度不得納入考量。再者,減碳成果也得定期盤查並公開揭露,不論是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GHG Protocol),抑或ISO 14064溫室氣體盤查標準,均屬國際間常採用之碳盤查守則。

相關文章

到頂部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