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銀海外曝險逾20兆元 金研院示警3大風險

引用「2021金融趨勢關鍵議題-我國海外曝險風險研析」內容

2021/4/26 下午 01:00:00

蘋果日報 / 萬千華

隨著銀行海外發展的腳步,金控集團對海外的放款與投資逐年遞增。2020年第2季金控集團國內外總曝險為台幣53.3兆元,海外曝險約占38%,為台幣20.4兆元。金研院助理研究員董珮珊提出3大國內銀行須特別留意的風險。

新冠疫情後,國際經濟隨著疫苗的問世而成長顯著,然而各國寬鬆的資金政策與不斷攀升的公債殖利率,使外界對於海外曝險所面臨的信用風險更感憂心。從金管會的統計,我們得以了解金控海外曝險的項目分布。2020年第2季我國金控集團曝險前六大地區為美國、中國大陸、英國、法國、香港、澳大利亞。但若以金控對外放款淨額來看,占比最大的是中國大陸,約台幣6.7億元。

董珮珊指出,金控海外投資淨額最多的美國,在經濟逐步回溫下資產價格波動已恢復平穩,經濟數據表現強勁;海外放款淨額占比最大的中國大陸,2021年第一季GDP創下30年以來新高,是國銀主要曝險國中復甦速度最快的地區,惟近期政府負債水準亦成長快速。從信用違約交換指數來看,中國大陸也是國銀主要曝險國中民間信用風險最高的地區。

董珮珊點出3大觀察重點。首先在低利環境下,擴大槓桿刺激經濟的方式似乎相當合理且划算,然而高槓桿是金融體系脆弱的主因之一。房貸支出負擔過大,導致次級房貸商品違約造成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可以說風險事件衝擊的大小取決於信用擴張的程度,債務負擔水準則與經濟蕭條有著莫大的關聯,因此政府的債務水準以及民間債務水準是後續亟需關注的焦點。

再者,對銀行業的經營來說,配合政府政策展延還款已對營業收益造成壓力,若經濟無法及時回溫,展延期滿後遽增的不良貸款又會對資產品質造成傷害。此外,隨著疫情延燒經濟產值下滑,失業率上升、人均GDP與消費衰退成為普遍的現象,惟儲蓄率逆勢上揚,導致銀行支出增加。低利率環境下銀行經營本就不易,加上疫情導致業務縮減、收入減少,但儲蓄率上升導致支出增加,恐不利於中小規模銀行機構的生存。

最後,在疫情尚未平息,經濟也未完全恢復的當下,部分流動性進入股市或不動產市場,推升資產價格,美國股市在疫情一波波的打擊中,仍在2020年創下網路泡沫化後的新高。資產價格的上楊顯得格外令人不安,也是管控國銀海外投資風險不可忽視的議題。(萬千華/台北報導)

相關文章

到頂部
搜尋